一、培养目标
围绕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着力培养具有较高教师职业素养的、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数学学科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数学专业发展能力的高素质的现代中学数学骨干教师。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理解和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数学学科修养,有较强的数学探究能力,了解数学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掌握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有关数学与数学教育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应往届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所修专业为数学或相近专业,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三、学习年限及学习方式
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采用全日制学习和学分制管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
1. 英语(2学分)
2. 政治理论(2学分,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3. 教育学原理(2学分)
4. 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5.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6.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
1. 数学课程与教材分析(2学分)
2. 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3学分)
3. 数学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
4. 数学学科基础与前沿问题(3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至少选修6学分)
专业选修课以模块化构建,每一模块设置若干门课程,结合专业必修课程、学位基础课程和实践教学类课程支撑优秀中小学教师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总学分不少于6学分。
1.中学心理健康教育(1学分)
2.中外教育简史(含经典导读)(1学分)
3.教育政策与法规(1学分)
4.数学史与数学文化(1学分)
5.数学名师课例赏析(1学分)
6.数学学习理论与方法(1学分)
7.中学数学基础教育改革研究(1学分)
8.数学解题研究(1学分)
9.数学课堂教学艺术(1学分)
10.比较数学教育研究(1学分)
11.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1学分)
12.几何教育研究(1学分)
13.代数教育研究(1学分)
14.统计教育研究(1学分)
(四)实践教学(8学分)
实践教学是教育硕士教师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联合培养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是实现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具体实施“2+10+10+2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第1学期含两周教育见习;第2学期前十周教育实习及课堂与班级管理实务;第3学期前十周教育研习;第4学期前两周教育研修。
1、教育见习 (0.5学分)
2、教育实习及课堂与班级管理实务(3学分+0.5学分)
3、教育研习(3学分)
4、教育研修(1学分)
五、培养方式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程渗透教学技能培养,实践教学内容贯穿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基本理论。在中学建立稳定的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以语文教学名师为依托建立研究生工作站。
围绕培养目标,采取“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双循环”的培养模式,落实校内学科专家与校外实践基地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有机结合的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主要负责教育基本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并指导课程实践,兼职导师主要负责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培养教学技能,同时参与专题讲座和项目研究,专兼职导师共同培养教育硕士的情态品质,指导完成学位论文(设计)。
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分析、合作学习、模拟教学、专题讲座、课题研究等教育教学方式,鼓励探究式和自主学习。
六、论文(设计)及学位授予
(一)论文(设计)选题应紧密联系语文基础教育教学实践,来源于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至少有两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语文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三)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获得研究生毕业证书,同时授予教育硕士学位。
七、其它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本科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本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附表: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安排简表
课程模块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其中 |
开课学期 |
考核性质 |
讲授 |
实践 |
1 |
2 |
3 |
4 |
考试 |
考查 |
学位基础 课 |
英语 |
36 |
2 |
32 |
4 |
√ |
|
|
|
√ |
|
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
36 |
2 |
32 |
4 |
√ |
|
|
|
√ |
|
教育学原理 |
36 |
2 |
32 |
4 |
√ |
|
|
|
√ |
|
课程与教学论 |
36 |
2 |
32 |
4 |
√ |
|
|
|
√ |
|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
36 |
2 |
32 |
4 |
√ |
|
|
|
√ |
|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
36 |
2 |
32 |
4 |
|
√ |
|
|
√ |
|
专业 必修课 |
数学文课程与教材分析 |
36 |
2 |
32 |
4 |
√ |
|
|
|
√ |
|
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
54 |
3 |
48 |
6 |
√ |
|
|
|
√ |
|
数学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 |
36 |
2 |
32 |
4 |
√ |
|
|
|
√ |
|
数学学科基础与前沿问题 |
54 |
3 |
48 |
6 |
√ |
|
|
|
√ |
|
专业选修课 |
专业理念与师德 |
中外教育简史(含教育名著选读) |
18 |
1 |
16 |
2 |
|
√ |
|
|
|
√ |
教育政策与法规 |
18 |
1 |
16 |
2 |
|
√ |
|
|
|
√ |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
18 |
1 |
16 |
2 |
|
√ |
|
|
|
√ |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
18 |
1 |
16 |
2 |
|
√ |
|
|
|
√ |
数学名师课例赏析 |
18 |
1 |
16 |
2 |
|
√ |
|
|
|
√ |
专业知识 |
中学数学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
18 |
1 |
16 |
2 |
|
√ |
|
|
|
√ |
数学学习理论与方法 |
18 |
1 |
16 |
2 |
|
√ |
|
|
|
√ |
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 |
18 |
1 |
16 |
2 |
|
|
√ |
|
|
√ |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
18 |
1 |
16 |
2 |
|
|
√ |
|
|
√ |
比较数学教育研究 |
18 |
1 |
16 |
2 |
|
|
√ |
|
|
√ |
专业能力 |
数学解题研究 |
18 |
1 |
16 |
2 |
|
|
√ |
|
|
√ |
几何教育研究 |
18 |
1 |
16 |
2 |
|
|
√ |
|
|
√ |
代数教育研究 |
18 |
1 |
16 |
2 |
|
|
√ |
|
|
√ |
统计教育研究 |
18 |
1 |
16 |
2 |
|
√ |
|
|
|
√ |
实践教学 |
教育见习 |
|
0.5 |
|
|
√ |
|
|
|
综合评价 |
教育实习、课堂与班级管理 |
|
3+0.5 |
|
|
|
√ |
|
|
综合评价 |
教育研习 |
|
3 |
|
|
|
|
√ |
|
综合评价 |
教育研修 |
|
1 |
|
|
|
|
|
√ |
综合评价 |
学位论文 |
|
|
|
|
|
|
√ |
√ |
答辩 |
备 注 |
1、学位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中的通识课程由研究生处统一安排。 2、其他专业课程由各学院安排 3、教育研习实施2+10+10+2周嵌入式教学模式。第1学期含两周教育见习;第2学期前十周教育实习及课堂与班级管理实务;第3学期前十周教育研习;第4学期教育研修。 4、学位课程单科考试成绩不低于70分,英语和政治理论课不低于60分。 |